陆金所P2P业务基本清零

支付同盟 2021年09月23日 支付资讯 465 0

       2007年,国内首家P2P网贷平台成立,此后,P2P行业市场参与者猛增,但随着非金融背景的各P2P网贷公司治理混乱,行业乱象丛生。这个新兴行业的风险逐步显现,爆雷不断。在此背景下,监管不得不出手整治P2P行业。公开资料显示,自2016年银保监会同多部委联合发起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以来,国家和有关监管部门多措并举、追根溯源,有序推进相关工作。

      2020年11月,银保监会正式宣布,经过各方共同努力,P2P网贷的风险形势已发生根本好转,至2020年11月中旬,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逐渐压降,已实现机构完全归零。这标志着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,P2P时代正式落幕。纵观全球信贷行业,大体分为两大类:有抵押贷和无抵押贷。前者包括银行信贷、融资租赁等业务,要求提供不动产、汽车或机器设备等资产作为抵押。银行主要服务于“三有”客户,即有规模、有抵押、有信评的企业,其风险偏好、流动性要求与经营管控手段较为严谨,经营难度最低,融资租赁次之。

 当前,陆金所已基本出清P2P业务。这标志着P2P存量资产曾达1600亿元规模的陆金所,实现了P2P业务的平稳退出。

       具有“三高三无”特征的P2P业务,却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,且即便贷款利率高,不少客户仍愿意承担。究其原因,一是国内贷款需求大,二是传统银行的风险敞口控制严。据统计,出于对风控、成本等方面的不同考虑,全球信贷市场可分为银行贷款市场和非银行贷款市场,两个市场虽存在一定重叠,但已基本形成明确分工。其中,银行贷款市场占比约为80%,以传统银行为主,从事有抵押贷款业务;非银行贷款市场占比约为20%,通常由小贷公司、财务公司、消费信贷、小额贷款公司等组成,从事无抵押贷款业务。

      作为中国P2P网络借贷模式的早期探索者、曾经的P2P头部“大平台”陆金所,其发展模式通常被同业所模仿和追逐。尤其在国家启动P2P市场的全面整治以来,陆金所的动向更是备受市场关注。2011年,陆金所成立,起家业务便是P2P网络借贷。经过几年发展,到2015年,陆金所P2P业务交易量已居国内同业第一,并于当年第三季度首次超过美国P2P平台Lending Club,跃居全球P2P平台前列。

  伴随监管政策收紧,陆金所自2015年起开始谋求转型,探索开展小微企业贷款、财富管理等业务,并将自身定义为“技术驱动型个人金融服务平台”。2019年7月,作为其中一家主动配合监管落实网贷“三降”要求和全面退出P2P业务的公司,陆金所进一步明确了出清P2P业务的详细计划。

  经过持续、有序的转型,陆金所逐步褪去P2P的标签,转型为以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为主、兼具财富管理业务的信息平台。陆金所控股发布的2021年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,在P2P存量资产大幅压降的同时,陆金所零售贷款业务中小微企业主用户占比已提升至77.6%,较去年同期高升5个百分点。根据财报,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,陆金所P2P历史业务占比为0,基本实现清零。另有部分陆金所客户透露,已提前收到陆金所P2P投资全部本金及相应利息。P2P存量资产曾达1600亿元规模的陆金所,实现了P2P业务的平稳退出,成为P2P行业率先完成良退的典型案例。

赞(
等等,别走!下面还有更多的福利

猜你喜欢

发表评论

发表评论: